不识庐山真面目

成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拼音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
简拼
[ bslszmm ]
注音(台湾拼音)
[ ㄅㄨˋ ㄕㄧˊ 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ㄧㄢˋ ㄇㄨˋ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出处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文学作品中使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例句

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使用成语不识庐山真面目造句

  1. 他虽然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直到离开后才恍然大悟。
  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身处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旁人却看得一清二楚。
  3. 有些人总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对事物的本质视而不见,只看到表象。
  4. 只有跳出自己的局限,才能不识庐山真面目,看到事物的全貌。

形容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成语[与不识庐山真面目类似的成语]

当局者迷
指当事人往往因为身处其中而看不清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
旁观者清
指局外人由于没有个人利益关系,往往能更客观地看待问题,看得更清楚。

与不识庐山真面目意思相反的成语

洞若观火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明察秋毫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