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蒙振聩

成语发蒙振聩的意思
使盲人也能看见,使聋子也能听见。比喻言论文章有使人清醒领会的作用。
拼音
[ fā méng zhèn kuì ]
简拼
[ fmzk ]
注音(台湾拼音)
[ ㄈㄚ ㄇㄥ ㄓㄣˋ ㄎㄨㄟˋ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发蒙振聩的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

文学作品中使用发蒙振聩的例句

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蒙振聩。(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

使用成语发蒙振聩造句

  1. 这篇文章的观点发蒙振聩,让人对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2. 他的演讲发蒙振聩,让在场的听众都深受启发。
  3.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发蒙振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形容发蒙振聩的成语[与发蒙振聩类似的成语]

振聋发聩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醍醐灌顶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与发蒙振聩意思相反的成语

冥顽不灵
冥:本指昏暗;引申为愚昧;顽:顽固;难开化;灵:聪明敏锐。形容无知的愚昧;不聪明;难开化。
执迷不悟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顽固不化
形容思想保守,不愿改变,坚持错误的态度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