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

成语囫囵吞枣的意思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拼音
[ hú lún tūn zǎo ]
简拼
[ hltz ]
注音(台湾拼音)
[ 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囫囵吞枣的出处

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文学作品中使用囫囵吞枣的例句

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使用成语囫囵吞枣造句

  1. 他读书总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2. 对于新学的知识,他只是囫囵吞枣地记下来,并没有真正理解。
  3. 老师告诫我们不要囫囵吞枣地学习,要深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4. 他的学习方法就是囫囵吞枣,结果考试时遇到了很多问题。

形容囫囵吞枣的成语[与囫囵吞枣类似的成语]

不求甚解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生吞活剥
比喻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或囫囵吞枣、食而不化。
一知半解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与囫囵吞枣意思相反的成语

含英咀华
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欣赏和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
细嚼慢咽
形容吃东西时仔细咀嚼,慢慢吞咽。比喻做事认真细致,不慌不忙。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指将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深入浅出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