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着痒处

成语搔着痒处的意思
比喻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拼音
[ sāo zhe yǎng chù ]
简拼
[ szyc ]
注音(台湾拼音)
[ ㄙㄠ ㄓㄠˊ ㄧㄤˇ ㄔㄨˋ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搔着痒处的出处

唐 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文学作品中使用搔着痒处的例句

鲁迅《朝花夕拾 <狗 猫 鼠>》:“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

使用成语搔着痒处造句

  1. 他的批评总是搔着痒处,让人不得不服。
  2. 这篇文章分析问题搔着痒处,非常到位。
  3. 在讨论中,他总能搔着痒处地指出问题的核心。

形容搔着痒处的成语[与搔着痒处类似的成语]

搔到痒处
比喻说话或做事正合对方的心意或需要,解决了关键问题。
切中要害
形容说话或做事能抓住关键,直接触及问题的核心。
一针见血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恰到好处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与搔着痒处意思相反的成语

隔靴搔痒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不着边际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无的放矢
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