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不识

成语一丁不识的意思
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拼音
[ yī dīng bù shí ]
简拼
[ ydbs ]
注音(台湾拼音)
[ ㄧ ㄉㄧㄥ ㄅㄨˋ ㄕㄧˊ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一丁不识的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文学作品中使用一丁不识的例句

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使用成语一丁不识造句

  1. 他虽然出身贫寒,但绝不是一丁不识的文盲。
  2. 在古代,一丁不识的人很难有出头之日。
  3. 尽管他一丁不识,但他通过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4. 这位老农虽然一丁不识,但他对土地的了解却比任何书本知识都要深刻。

形容一丁不识的成语[与一丁不识类似的成语]

目不识丁
形容人不识字或文化水平极低
不识之无
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什么都不懂
胸无点墨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与一丁不识意思相反的成语

学富五车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满腹经纶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博学多才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