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

成语不置可否的意思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拼音
[ bù zhì kě fǒu ]
简拼
[ bzkf ]
注音(台湾拼音)
[ ㄅㄨˋ ㄓㄧˋ ㄎㄜˇ ㄈㄡˇ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不置可否的出处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文学作品中使用不置可否的例句

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茅盾《子夜》十)

使用成语不置可否造句

  1.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2. 在讨论会上,他对提案不置可否,让人摸不清他的立场。
  3. 她对邀请不置可否,让人不知道她是否会出席。
  4. 领导对我的建议不置可否,我感到有些失望。
  5. 他的回答总是不置可否,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想法。

形容不置可否的成语[与不置可否类似的成语]

不置褒贬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模棱两可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含糊其辞
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与不置可否意思相反的成语

泾渭分明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斩钉截铁
斩:砍断;截:切断。砍断钉子切断铁。比喻做事;说话坚决果断。
旗帜鲜明
旗:军队用的旗帜。原指军旗鲜艳;后指对某些问题态度明朗。
一针见血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