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正词严

成语义正词严的意思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拼音
[ yì zhèng cí yán ]
简拼
[ yzcy ]
注音(台湾拼音)
[ ㄧˋ ㄓㄥˋ ㄘㄧˊ ㄧㄢˊ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义正词严的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文学作品中使用义正词严的例句

本大臣、本部堂声罪致讨,义正词严,断断不能再缓矣。★清·林则徐《会谕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

使用成语义正词严造句

  1. 他义正词严地反驳了对方的无理指控。
  2. 在辩论中,她总是能够义正词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面对不公正的待遇,他义正词严地提出了抗议。
  4. 他的演讲义正词严,赢得了听众的广泛认同。
  5. 律师在法庭上义正词严地为被告辩护,力图证明其清白。

形容义正词严的成语[与义正词严类似的成语]

义正辞严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理由正当充分,措辞严肃有力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振振有词
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言之凿凿
凿凿:确实。话说得非常确实。

与义正词严意思相反的成语

含糊其辞
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模棱两可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言不由衷
说话不是出自内心,指心口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