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旗息鼓

成语卧旗息鼓的意思
放倒军旗,停敲战鼓。指军队隐蔽行踪,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或休战。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拼音
[ wò qí xī gǔ ]
简拼
[ wqxg ]
注音(台湾拼音)
[ ㄨㄛˋ ㄑㄧˊ ㄒㄧ ㄍㄨˇ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卧旗息鼓的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酒。”

文学作品中使用卧旗息鼓的例句

使用成语卧旗息鼓造句

  1.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卧旗息鼓,等待时机。
  2. 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双方最终决定卧旗息鼓,不再争论。
  3. 在警方的大力打击下,犯罪团伙不得不卧旗息鼓,暂时停止了活动。
  4. 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但观众的热情不减,主办方只好宣布卧旗息鼓,以平息现场的喧嚣。

形容卧旗息鼓的成语[与卧旗息鼓类似的成语]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卧鼓偃旗
指停止战斗或行动,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
鸣金收兵
古代战争中,鸣金是命令军队停止战斗、撤退的信号。比喻停止行动或结束某项活动。
收兵回营
指结束战斗或工作,回到原来的地方或状态

与卧旗息鼓意思相反的成语

大张旗鼓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重整旗鼓
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擂鼓鸣金
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军队撤退或进攻的信号。比喻发出信号或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