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而起

成语拍案而起的意思
案:几案;桌子。拍着桌子愤然而立。形容极度愤怒。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
拼音
[ pāi àn ér qǐ ]
简拼
[ paeq ]
注音(台湾拼音)
[ ㄆㄞ ㄢˋ ㄦˊ ㄑㄧˇ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拍案而起的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文学作品中使用拍案而起的例句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使用成语拍案而起造句

  1. 听到这个不公正的判决,他拍案而起,大声抗议。
  2. 在会议上,他对公司的不公平政策拍案而起,引起了其他员工的共鸣。
  3. 面对这种无理的指责,他拍案而起,坚决捍卫自己的名誉。
  4. 他的演讲激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许多人拍案而起,表示支持。

形容拍案而起的成语[与拍案而起类似的成语]

义愤填膺
膺:胸。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
忿然作色
形容因愤怒或不满而脸色大变,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怒发冲冠
形容非常愤怒,以至于头发都竖起来,好像要冲破帽子一样。
勃然大怒
形容非常愤怒,突然间情绪激动到了极点

与拍案而起意思相反的成语

悠然自得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
泰然处之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泰然自若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不动声色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