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

成语舌战群儒的意思
形容辩论时言辞激烈,能言善辩,以口才压倒众人
拼音
[ shé zhàn qún rú ]
简拼
[ szqr ]
注音(台湾拼音)
[ ㄕㄜˊ ㄓㄢˋ ㄑㄩㄣˊ ㄖㄨˊ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舌战群儒的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文学作品中使用舌战群儒的例句

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使用成语舌战群儒造句

  1. 诸葛亮舌战群儒,巧妙地驳斥了对方的观点。
  2. 在辩论赛中,他以舌战群儒的姿态赢得了评委的青睐。
  3. 这位律师在法庭上舌战群儒,为当事人争取到了最有利的判决。
  4. 面对众多质疑,他毫不畏惧,以舌战群儒的气势一一回应。

形容舌战群儒的成语[与舌战群儒类似的成语]

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口若悬河
形容说话流畅,能言善辩,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
辩才无碍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与舌战群儒意思相反的成语

沉默寡言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