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痒

成语隔靴搔痒的意思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拼音
[ gé xuē sāo yǎng ]
简拼
[ gxsy ]
注音(台湾拼音)
[ ㄍㄜˊ ㄒㄩㄝ ㄙㄠ ㄧㄤˇ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隔靴搔痒的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文学作品中使用隔靴搔痒的例句

批语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隔靴搔痒的事情,总是难免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使用成语隔靴搔痒造句

  1. 他虽然努力工作,但方法不对,感觉就像隔靴搔痒,效果甚微。
  2. 这些措施只是隔靴搔痒,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3. 批评要切中要害,否则就像隔靴搔痒,起不到任何作用。

形容隔靴搔痒的成语[与隔靴搔痒类似的成语]

不得要领
没有抓住事物的关键或要点
劳而无功
劳:劳累;劳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气却没有成效。
徒劳无功
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或效果
无济于事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画饼充饥
画个饼子以解饥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与隔靴搔痒意思相反的成语

鞭辟入里
形容言辞或文章深刻透彻,触及问题的核心
一语破的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对症下药
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有的放矢
的:靶子;矢:箭。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一针见血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