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兄谒扬州帅
正文
天生忠定公,为宋作柱石。
扶日起东南,擎天补西北。
戎和不肯受,国蹙欲日辟。
坐收两河心,可制百年狄。
谁能七十日,有此功赫奕。
汪黄信血指,老桧甘愧色。
云胡张赵间,不使虎而翼。
循环起丁未,运至丁未极。
成书遗后代,曰此寄庵力。
思皇陈了翁,直谏少与匹。
大科得闻孙,不救元符隘。
谠议竟莫伸,嗟哉有何益。
令人读遗事,一饭三叹息。
某昔守樵川,奠俎折群贼。
乌洲聚名胜,花阴满光泽。
通鉴揭纲目,国录为刊刻。
嗟嗟斯文丧,吾道有余脉。
感伤念理乱,同事异今昔。
新从姑苏归,疾病久成癖。
齐云标术阁,鹊桥记归宅。
伟哉子章子,为我得佳客。
母是了翁孙,身为寄庵适。
相求不相值,访我茅山侧,父昔仕九江,横金悲易箦。
藁葬官路旁,过者为心恻。
指囷与倒廪,纵性何所得。
顾予把钓竿,欲子将焉获。
世岂无忠宣,顾此舟中麦。
译文
这首诗讲述了宋代人物的故事,以李兄去扬州拜见帅为主题,穿插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
诗中提到的“忠定公”是指赵抃,他被生来就是宋朝的支柱,他曾在东南和西北地区维护国家稳定。
诗中指出,在国家危难之时,赵抃有策略地收复失地,对抵御外敌有重要作用。
诗中提及的汪黄、老桧可能是指当时的朝臣,他们对赵抃的功绩表示敬佩。
张赵间可能是指政治上的分歧,作者为此感到遗憾。
丁未年运至丁未极,可能是指历史循环的观念,赵抃的遗书给后世留下了智慧。
接着提到陈了翁,他直言进谏,堪称典范,但他的忠言未能改变元符年间的政治困境。
诗中表示对文风衰败的悲叹,但也存有一些积极的文学传承。
诗人回忆自己曾在樵川任职,打击盗贼,维护安宁。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赵抃的著作和对国家记录的贡献,对文化流失表示哀伤,强调理乱之感和个人经历的变迁。
诗人最近从姑苏归来,身体状况不佳,但仍与子章子成为好友,子章子的母亲是陈了翁的孙女,而他自己则是赵抃的適配者。
他们虽未能相见,但在茅山附近寻求彼此,诗中提到了父辈的不幸,如葬礼的悲痛和生活的困苦。
诗人以握着钓竿的自己与赵抃相比,感慨世事无常,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尽管可能不常见像赵抃这样的忠良,但还是有所希望的,就像船中的麦子,象征着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