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书四十韵
正文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
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
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
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
新造势尚弱,胡马力未衰。
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
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
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
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
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
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
〈或云公尸解。
虽见杀,而实不死。
〉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
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
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
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
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
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岐。
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
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
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
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
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
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欹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
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
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
虞柳岂不好,结束烦馽羁。
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
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
一车会百木,斤斧所易为。
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
谁知忠义心,余力尚及斯。
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译文
这个人从北方来,手里拿着《邠州碑》的拓本,说是颜真卿(鲁公)写的,他要赠送给我,我没有推辞。
颜真卿确实是个英雄豪杰,他性格慷慨,忠心又仗义。
回想在天宝末年,安禄山在渔阳起兵造反,勇猛的将领都感到难以抵挡,但颜真卿这个儒生却挺身而出,高举义旗,感动了几十个郡的人,他们联合起来对抗叛军。
虽然他们新建的势力还很薄弱,而胡人的兵力还未衰退,结果用兵终究未能取胜,真是令人叹息,命运如此不济。
他的兄长颜杲卿在常山英勇牺牲,壮士们都泪流满面。
若颜真卿当时战死,或许天下就能太平。
他为何不毅然赴死,再次投身战场呢。
实际上颜真卿确实不惧怕死亡,我真正悲伤的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我深切地怀念他的伟大情谊,只可惜我出生得太晚,未能亲眼见到。
最近我听到一种不同寻常的说法,不知道是出自何人之口。
说颜真卿其实并没有死,这本身就已经很神奇了。
有人说他实际上是身体解脱,虽然看似被杀,但实质上并没有死。
大抵天下的人都怀念他,加上他这样的不死传说,能慰藉我们这些深深叹息的人。
我想去他的墓前哭诉,但墓地浩渺,无从寻找。
我更珍惜他生前留下的足迹,有时候还能找到一些遗迹。
他亲手写的字,一见到就减少了我许多哀叹和叹息。
即使他不擅长书法,笔墨凌乱,我也会因为他的事迹,不忍心丢弃。
更何况他的字很奇特,形状堂堂正正,雄健中有稳重,骨骼苍老而略有支离。
每个点画都和谐相配,关连之处毫不违和。
就像人的身体,各个部位形状不同,但都互相支撑。
星星点点的散布在天空,看似分散却能各自相应。
左右的结构自然连接,有时如斗,有时如箕。
字形稳健,整体端正,不会歪斜。
那些篆书鼎文笔画粗壮,如大肚房屋结构坚固。
它们像是古老的器物,符合规制,又像是法定的器具,合乎矩度。
我想象他下笔时的庄重,没有丝毫的轻浮。
虞世南、柳公权的字当然也很好,但他们的书法结束时显得繁琐拘泥。
他们的笔法还未脱去世俗气,一般书法水平的人都还敢临摹。
自从我见到颜真卿的字,之后拿到的纸都舍不得用去写别的字。
就像一车木材虽然可以轻松被砍伐制作,但明亮的圆月却无法描绘出形状。
谁能知道那颗忠义之心,在完成壮烈事业之余,还有余力展现出这样的书法神韵呢。
因此,这些画卷虽然只有几幅,却让我再次叹息,真是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