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庐山磨崖碑歌

朝代: 清代 作者: 周龙藻 朗读:

正文

彭蠡日夜闻涛声,庐山一柱中霄擎。
昔贤磨崖纪功处,辉赫常睹风云生。
威武巡游政本乱,如木欲朽百蠹萌。
逆藩桀黠伺神器,潜沟肘腋资逢迎。
无端卫卒革旋复,公卿坐视不敢争。
叛书仓卒闻阙下,庙谟束手愁用兵。
阳明一老据赣右,钩钜每信机先精。
平生讲学能善用,遇事权略真纵横。
渔舟得脱神所护,誓集义旅吞鲵鲸。
捣巢谋定乘间入,狐鼠画出城圮倾。
牵率还救胆已破,虫臂浪拟当车撑。
太守燎须屹不动,桅攒帆凑轰天惊。
樵舍一战元恶缚,东南反气从兹清。
军回直凌绝顶立,宴劳将士亲题名。
字体怪伟大于斗,长与山骨同峥嵘。
荥阳太史远游返,箧藏拓本浮光晶。
朝来出示心目悚,遗烈犹叹流宗祊。
何哉媒蝎肆众口,学术勋业纷讥评。
试思勤王檄初发,中外疑忌蜩螗鸣。
安危呼吸待一决,非公智勇何由平。
自古成功居不易,异论宁足关重轻。
好留读书台畔磊落一片石,洗尽史家诬谤大义千秋明。

译文

鄱阳湖日夜响着波涛声,庐山的一柱石像是要将天空擎起。
过去贤臣在这里刻字纪功,这些刻字时常传来风云变幻的氛围。
等到威武巡游,政治开始混乱,就像树木腐烂,各种虫害开始滋生。
叛乱的藩王狡猾地窥伺神器,想要趁机抓住皇位。
结果,那些卫兵很快被调遣,官员们却坐视不管,不敢抗争。
皇室送来的奏书仓促在朝廷下发,但大家却束手无策,愁于如何用兵。
阳明这位老者坐镇广东,手下谋略精妙,深谙用兵之道。
他平时讲学,善于用人,遇事总能展现自如的权谋。
有一天,鱼舟得救,被神灵护佑,他宣布集合义军,决心消灭叛乱的恶徒。
战略定好,他乘机深入敌营,彻底击溃了敌人。
那些被胁迫而来救援的敌军,早已胆破气馁,试图反扑也无济于事。
趁着敌军混乱,太守果断发号施令,稳定了局面。
这一战,在樵舍成功擒获了敌人头目,东南地区的反叛气焰从此平息。
部队回师后,站在了庐山最高峰,犒劳将士,并亲自题写了姓名。
他写的字巍峨异常,比斗还大,和山石融为一体,永世长存。
那时,遥游归来的荥阳太史,发现了拓本,仔细揣摩,心中深感敬佩。
他依旧敬仰这种无畏精神,感叹这忠烈之气仍旧流传。
为什么有些居心不良者,会将这种业绩和学术中的伟大之处扭曲。
但试想,如果在勤王的檄文发出之时,外人都充满猜疑,人心惶惶, 这样生死存亡的局面,只等待着一举决定,如果不是阳明的智谋与勇敢, 恐怕这场叛乱难以平息。
自古以来,成功是不易得的,不同的观点怎能真正决定事情的成败。
还是好留一块刻着“读书台”字样的石头,在这里留下磊落的正直, 洗净那些荒谬和虚假的评定,广大人们公允地评价他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