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堂置酒群彦咸集作诗吴学中诸先辈且用叙别
正文
汉有郡文学,儒宫所宗师。
稚圭虽叹滞,邓禹犹愿为。
圣朝兴庠序,内外振新规。
嗟余介且拙,性与丘壑宜。
青衫起泮水,六见开辛夷。
经术聊辩惑,文章非振奇。
群英何济济,屈就董生帷。
讲羽良可乐,教学交相资。
但观芹藻长,不恤颜鬓衰。
忽传太学命,飞诏下天涯。
自省草茅贱,岂称廊庙知。
亲友颇敦迫,黾勉趋官期。
生平好古心,或冀伸此时。
偶兹春奠毕,将与诸生辞。
浊酒多如渑,颁贶自守麾。
乡饮久不讲,礼意犹可追。
高阁矗丹槛,公堂焕云楣。
裒衣二百众,齿发叙尊卑。
笾豆俨在列,鹓鸿来有仪。
表饔荐瑶觞。
虽醉尚肃祗。
式燕固云喜,有行尤怆离。
勉旃重勉旃,修业戒荒嬉。
黼绣在德义,金玉惟书诗。
豫章生拱把,群木共葳蕤。
养之得其性。
自有凌云枝。
又如甽浍流,不息趋天池。
居乡为闵参,得志慕皋夔。
当令竹帛间,炳炳令名垂。
译文
这首诗讲的是唐代的教育和学术氛围。
作者朱长文说,在汉代,每个郡都有专门的儒学老师,他们是学问的楷模。
即使是才华横溢的人,如稚圭可能有过挫折,但邓禹仍然愿意投身其中。
在当时的盛世,朝廷重视教育,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
作者自我评价为刚直且不善变通,他的性格更适合大自然。
他虽然在教育领域工作,教授经术,但认为自己并不擅长写出惊人的文章。
众多优秀人才聚集,甘愿在董生的指导下学习,相互激励,教学相长,只关注学术的进步,不计较年龄的增长。
忽然接到太学的任命,皇帝的命令从远方传来。
作者自知身份低微,可能不适合高大的殿堂,但亲友的鼓励让他勉强接受了赴任的安排。
他平生爱好研究古籍,希望在此时能有所发挥。
在春祭结束后,他打算告别学生们。
大家聚在一起,饮酒作诗,场面热烈。
虽然乡间的饮酒礼节已许久不举行,但礼意仍值得追忆。
在一个高大的厅堂中,教授与二百多位学员按年龄和地位排列,准备祭祀。
礼乐庄重,食物和酒都已准备好,尽管醉了,大家仍保持着恭敬的态度。
宴席虽欢快,但离别总是让人感到悲伤。
朱长文鼓励同学们要继续努力,不要荒废学业。
他激励他们,品德和学问就像美丽的绣品,而知识就像金玉,都是宝贵的。
他将年轻人比喻成茁壮成长的豫章树,如果能顺着天赋去培养,终究会长成参天大树。
又比喻他们像沟渠里的水流,永不停息地流向大海。
不论在乡村还是得志朝廷,都应立志做皋夔那样的人,将来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的名声。
整首诗通过描述学习与教学的场景,以及对学生的期待,表达了对学术和品德修养的重视,也透露出对即将离别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