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山湘漓水源歌

朝代: 清代 作者: 查礼 朗读:

正文

我昔读《水经》,曾究湘漓流。
源出始安县,阳海山之陬。
涓涓始一脉,觞泛乃为舟。
盘盓导东北,水分西岭头。
咫尺同源异千里,北曰湘水南漓水。
湘过巴丘入于江,漓至苍梧注郁止。
漓流水弱湘流强,为溯狂波筑铧觜。
刊凿灵渠万世功,谁其作者秦臣史。
渠开水似天河倾,因功谋利费经营。
续设陡门三十六,堤埒坝蓄如屯兵。
往来自此邀其惠,楚粤舟航咸利济。
人工不若天生成,安得移山重叠砌。
乾隆甲戌九月秋,上公抚字忧民忧。
羽书络绎檄余往,相度刻日工须鸠。
里粮策马走山麓,先事穷源后修筑。
兴安境尽入灵川,攀葛扪萝历幽谷。
一山突起矗大荒,石骨嶙峋百丈强。
四围无嶂亦无岫,居民指此即海阳。
山脚嵌空挂钟乳,下有清泉岩口吐。
把火直入山腹中,目击潭光彻水府。
神奸物怪不可求,阴森气逼声飕飗。
然犀我恐幽明别,邃窦岂堪人久留。
出岩丛棘钩衣裂,老树古藤悬嵽嵲。
披寻石壁获二碑,藓蚀苔侵色似铁。
摩挲漫读马陈文,字迹端遒钗脚分。
速呼童子扣墨本,天风飒飒飘秋云。
呜呼。
烟霞我固有深癖,抉秘搜奇无虚夕。
湘漓于此结奇缘,作歌记事镌诸石。

译文

我以前读《水经》,曾研究过湘江和漓江的源头。
它们都源于始安县,是阳海山的一角。
起初只是细细的一股水流,慢慢地扩大,小流汇聚成可以行舟的江面。
水流蜿蜒向东北方向,然后水分流,西岭头是它们的分水岭。
源头虽近,但流经千里后,北边的成为湘江,南边的则是漓江。
湘江流经巴丘后汇入长江,漓江则流至苍梧后注入郁江。
漓江的水势较弱,湘江则较强,为了对抗狂波,人们构筑了铧觜。
秦朝的大臣史禄参与了灵渠的挖掘,这是万世传颂的功绩。
灵渠如同天上的天河倾泻而下,建设过程中为了利用和营利,人们设置了三十六处陡门,像屯兵一样紧密相连。
从此,楚地和粤地的船运都得到了便利。
虽然人工修筑的伟大,但还是比不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难以复制这种自然的奇观。
乾隆甲戌年的秋天,乾隆皇帝关注民生,频繁下达命令,我被派去勘查,确定工程计划和集结工人。
我骑马翻山越岭,先找到水源再进行修筑。
从兴安到灵川,我攀爬藤萝,穿越幽深的山谷。
一座山矗立在荒原之中,岩石陡峭,高达百丈。
周围没有屏障,当地居民告诉我这就是海阳山。
山脚下,石洞内悬挂着钟乳石,涌出清澈泉水。
我举火进入山洞,看见水潭清澈,直通水底。
洞中神秘幽深,我担心会有幽灵存在,深邃的洞穴不适合久留。
出洞时,荆棘划破我的衣服,古老的藤蔓悬挂在高峻的山崖。
沿着石壁探索,我发现了两块碑,被青苔侵蚀,颜色接近铁黑色。
擦拭并细读马陈两位的碑文,字迹端庄,犹如女子秀美的钗脚。
我赶快叫来童子拓印碑文,秋风在耳边呼啸。
哎,我本就对自然的奇妙景色着迷,日日夜夜都在寻找、探索着未知。
湘江和漓江在这里发生了奇妙的交汇,我将这段经历化为诗歌,刻在石碑上,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