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篆书吴全仲古风
正文
黄帝史仓初作书,依类象形书亦疏。
兽蹄鸟迹颇奇怪,乾端坤倪微发舒。
周籀大篆十五篇,体制渐与苍史殊。
秦兼七国有天下,混一土字同书车。
赵高采历竞新作,胡母博学夸宏橅。
是时小篆方挺出,苍籀字画勤芟除。
云阳系囚变隶体,世喜简便争奔趋。
人文日巧伪日胜,古意自此皆荒芜。
峄山野火惟焦苏,苦县光和碑亦无。
宣王石鼓后来出,真赝莫订徒嗟吁。
阳冰凛凛及前辈,字骨瘦硬中敷腴。
潮乎下笔亦清切,杜陵谓与李蔡俱。
寂寥恍已隔千载,游心艺苑惟长驱。
我朝巨笔惟章徐,武夷近数延陵吴。
吴君心近觑天巧,瘦不露骨肥不粗。
小字银钩铁画如,大字龙蛇相郁纡。
上穷羲黄下秦汉,掎摭彝鼎并盘盂。
知音惜无浣花老,侯门欲曳邹阳裾。
劝君行矣勿留滞,识真四海多通儒。
莫学妇人写阴符,莫作奇字索酒沽。
译文
这首诗讲述了汉字从最初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到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演变过程。
仓颉的象形文字简单疏略,包含了兽蹄鸟迹的形状,既有明显的特征,也有微妙的变化。
周朝的籀文在形式上与仓颉的有所不同,到了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小篆由此发展,赵高和胡母的创新使得小篆更加挺拔,去除了一些苍劲的笔画。
云阳的隶书因改革监狱制度而诞生,因其简洁性受到欢迎。
然而,随着人们追求技巧和花哨,古代的纯粹风格逐渐被遗忘。
历史上的碑刻如峄山、苦县光和碑逐渐消失,而石鼓文虽然出现,其真伪却难以分辨。
汉朝的李阳冰以其独特的硬朗而饱满的笔法受到称赞。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作者所处的宋代,章、徐的书法被尊为大家,而吴全仲则在书法上心思巧妙,他写的字瘦而不露骨,肥而不粗,无论大字小字,都如龙蛇般婉转,风格既有羲皇、秦汉的精髓,又融合了古代的彝鼎盘盂等图案元素。
诗人惋惜像杜甫这样能识得真才的知音难觅,侯门贵族或许对他的才情感兴趣,诗人鼓励吴全仲抓住机会,因为世界上懂得真书法的学者很多。
诗人提醒他不要模仿妇女书写阴符那样过于精细,也不要用奇特的字形来换取酒水,要保持真我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