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绵山中多青松风俗贱之止供樵爨之用郡斋僧

朝代: 宋代 作者: 薛绍彭 朗读:

正文

越王楼下种成行,濯濯分来一苇杭。
偃盖可须千岁干,封条已傲九秋霜。
含风便有笙竽韵,带雨偏垂玉露光。
免作爨烟茅屋低,华轩自在拂云长。

译文

在左绵的山中,有很多青翠的松树,但当地人看不起它们,只把它们当作烧火的柴火来用。
郡斋里的僧人(可能是指佛寺中的僧人)不同,他们懂得欣赏这些松树。
曾经在越王楼附近种植的松树如今已经蔚然成行,枝干挺拔如一叶苇杭(小船)。
这些松树的树冠宽阔,需要千年才能长得如此粗壮,它们的树皮坚韧,已历经九个秋天的严霜,显得傲骨峥嵘。
每当风吹过,松树便会发出如笙管笛箫般的旋律,带来音乐般的和谐;如有雨滴落下,松针上挂满雨珠,闪耀着犹如美玉般的光泽。
这样的松树,不应只是在低矮的茅屋旁被用作炊烟,它们理应生长在豪华的车上,高大到可以拂过云端,自在而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