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亭

朝代: 宋代 作者: 陈宾 朗读:

正文

亭以醒心名,心与亭何与。
物各有感通,此理贵深喻。
岘山峙丰碑,见者皆堕泪。
推类尽其余,庶表名亭义。
我昨发莆阳,春光正明媚。
肩舆撼顿间,思虑杂劳勚。
行行复行行,至此若沾醉。
振衣蹑斯亭,四顾足清致。
芳树布繁阴,晴山荐空翠。
时有幽禽来,且无俗驾至。
物我方两忘,情景亦相会。
天君始泰然,万境绝纤翳。
后乐与先忧,虚灵良不昧。
揭扁端在兹,夫岂无所试。
尚期知我者,他时来作记。

译文

这座亭子取名“醒心亭”,那么心与亭又有什么关系呢。
每一个物体都有它所蕴含的情怀和它能勾通的心绪,这个道理值得我们深深理解。
就像岘山矗立的丰碑,凡是看到的人都不禁要流下泪来,这碑所蕴含的情愫能触动人的心灵。
同样的道理,事物都有它的感通与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希望能表达出这所名亭的真实含义。
记得我从莆阳出发的那天,春光明媚,生机盎然。
坐在轿子上一路颠簸,思绪杂乱,心里充满了劳苦和疲惫。
走了又走,繁重的旅程如同让人醉倒的疲惫。
就在这时,我来到了这个亭子,就如醉酒的人被猛然唤醒。
我整理衣服,踏上了这座亭子,放眼四周,满目清趣,尽收眼底。
繁茂的树木洒下阳光筛下的阴凉,晴朗的天空下的山峦青翠欲滴,仿佛蓝绿的水墨画。
时不时有幽静的鸟儿前来歌唱,却无世俗的车马驾临打扰这静谧。
在此,我仿佛忘却了自我,周围所有的情景似乎也在与我相呼应。
我心中开始变得平静安宁,仿佛所有的景境都消除了附加的杂质。
后来的快乐与先前的忧虑,在这个透明纯净的心灵中,清晰地分辨开来。
这“醒心亭”的名字,原来深藏着这样的道理,绝非只是虚名。
我希望有知音能理解我,理解我与这座亭子相遇的所有情感。
将来,某时某刻,你会来这个亭子,写下你所感受到的记述,让其世代流传,承载着无限意义。
这就是我对“醒心亭”的理解和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