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榆歌
正文
黄沙日暮榆关路,烟火尽绝泥寒户。
路旁老翁携稚儿,手持短铁剥榆树。
我问剥榆何所为,老翁倚马哽咽悲。
去岁死蝗前死寇,数十村落无孑遗。
苍苍不恤侬衰老,独留余生伴荒草。
三日两日乏再饘,不剥榆皮那能饱。
榆皮疗我饥,那惜榆无衣。
我腹纵不果,宁教我儿肥。
嗟呼此榆赡我父若子,日食其皮皮有几。
今朝有榆且剥榆,榆尽同来树下死。
老翁说罢我心摧,回视君门真万里。
译文
夕阳西下,黄沙漫天的傍晚,我走在这条通往山海关的道路上。
路旁的烟火都已熄灭,家户的门紧紧关闭,冻土和寒气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
突然,我看见一位老翁抱着一个小孩子,他正用一把短铁在剥榆树的皮。
我上前问他为什么要剥榆树的皮,老人靠在剥了一半的树木上,眼泪不停地流。
说到去年这片地区先是遭受蝗灾,接着又有暴徒肆虐,导致几十个村庄都死绝了,没有留下活口。
天,苍茫无边,对这位苍老的苦命人无任何怜情,将他一个人留在了这被横行的荒草覆盖的大地上。
老翁在困苦中勉强维持着生存,三天里只能吃两天的粥,生活艰难。
然而不剥榆树皮,他们将要如何挨饿。
对他们而言,榆树皮能暂时缓解饥饿,就算榆树因此没了生存的庇护,这些都没有关系。
即便吃榆树皮也不能饱腹,他们也不在乎,只要有芦木皮能让小孩有口饭吃、身体能健壮就足够了。
老人说到,这棵榆树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供养着父与子的活财神,每天都要靠着它的皮皮延伸有限的生命。
然而今天依然会来剥它的皮,自由只剩日子住地等尽了的时候,他们将与榆树同死在它的脚下。
他说完这些,我心如刀绞,回头望着远方的京城,感觉有万里之远。
这个故事讲述了清代时期北方地区因为战乱和天灾的深重灾难,人民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保障,生活艰难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人和树的命运紧紧相连,人要生存就只能剥树皮为食,甚至自己的生死也在榆树呵护下同命运。
而这艰难的困境,皇帝却浑然不觉,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百姓在背后是如何度日如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