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庚寅重阳夜淮关对月

朝代: 清代 作者: 黄之隽 朗读:

正文

就水分凉,将烟做暝,河边灯火阑珊。
一叶西风,何时吹上长安。
窥船小月梳儿样,照行人、已怕霜寒。
对清光,眉也应攒,鬓也应斑。
人家多少垂杨岸,想窗深画烛,枕卸云鬟。
此际离愁,倚舷独坐更阑。
红茱黄菊家千里,向秋乡、寄梦都难。
算行程、不是淮关,只当旸关。

译文

就著河水的微凉,将升起的烟雾化作傍晚的降临,河畔的灯火渐少,显得零散且稀微。
一片秋风吹过,我不知它何时能带我到心中的长安(古代的都城,这里代指故乡或向往的地方)。
月亮像极了梳子上的小月牙,行人在这月光下感到阵阵寒意,仿佛是秋霜的严寒。
对着这清冷的月光,我想必也是眉头深锁,两鬓的发丝也应该斑白了吧。
设想在那些岸上有无数杨柳人家,想象著家中窗户深掩,画烛已点,枕边的发鬓已被卸下。
在这样的时刻,离愁更加浓重,我独坐在船边,直到深夜。
家虽远在千里,我不禁思考,满是红茱黄菊的秋天家乡,此时我向秋乡寄梦竟也如此困难。
计算旅程,我本不该停留在淮关(淮河上的重要关隘,代指旅途中的小站),而是心急的想要冲过旸关(古代的一个位置,因与“阳关”同音,给人以离别之意)。
这句感叹表达了诗人思家心切,行进过慢的苦闷之情。
全诗用词清新,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家的深切思念和旅途的无奈与孤独。